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

刘悦笛

  与其他学科相比,美学更需回归于生活世界来加以重构:这是由美学作为“感性学”的学科本性所决定的。这种美学新构的现实性要求还在于:在全球化的境遇里,人们正在经历审美泛化的质变,这包含着双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滋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当代艺术摘掉了头上的光晕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这便是“审美日常生活化”。实际上,我们在面对艺术时, 一定意义上就是面对生活美学的,而在我们审美化观照生活的时候. 一定意义上也是依据于艺术的。这就是说,生活美学既认定美与日常生活所形成的连续性,又认为美具有非日常生活的另一面,尽管它们在摒弃主客两分思维模式方面是如出一辙的。

  追术溯源,在中国本土的丰富思想中,历来就有“生活美学化”与“美学生活化”的传统。在中国古典文化看来,美学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美与生活、创造与欣赏、欣赏与批评,都是内在融通的,从而构成了一种没有隔膜的亲密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典美学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家的人生就是一-种“有情的人生”,他们往往能体悟到生活本身的美感,并能在适当地方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从庄子的“美的哲思”到明清的小说批评,那种生活见识与审美之思的融合,皆浸渍了中国传统原生的美学智慧。

  从“生活儒学”的角度来解读儒学,似乎更能回到原初的语境来言说问题,儒家美学的基石实际上就是生活践履之“礼”写生活常情之“情”及其统一,从来源上说.这种基本规定一方面直接来自中国古人自身的本性的规定: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来说,情更是与“巫史传统”息息相关的,或者说情是间接来自这种独特传统的。在原始儒家时代,礼乐相济无疑是儒家美学的主导理念,然而随着乐的衰微,这种统一便被转化为札与情的合,而乐对于人而言的内在规定就在于“性感于物而生情”之情。对于作为感性学的儒家美学而言,情较之礼才是更为根本的,或者说,儒家美学最终就是以情为本的。所以,从生活美学与“情之本体”的角度来重思儒家美学的基本定位问题,无疑是一种新的美学思路。

  在孔子本人那里,这种情的实现更多是在诗与乐当中完成的。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正是表明不仅诗之“兴”是达于礼的前导,而且礼与仁最高要在乐中得以完成和完善,诗与乐将礼前后合围在中心,孔子正是意识到了乐才是一个人格完成的境界。由此可见,从孔子时代开始的以情为本的美学就已经走上了生活关学的道路。这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在中国古典文化看来,美学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美与生活、创造与欣赏、欣赏与批评,关系密切,内在融通没有隔膜。

B.实际上,我们在面对艺术时,就是面对生活美学:我们审美化观照生活的时候,也是依据于艺术,生活与美学,虽思维模式方面是两分,其实如出一辙。

C.在中国传统原生的美学智慧的浸渍下,中国古代人的生活见识与审美之思始终融合于一体。

D.对儒家美学而苦,“情”是最根本的,早在孔子之时,就意识到乐才能实现人格的完成。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的原因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①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

②中国古代美学家的人生就是一种“有情的人生”。

③礼乐相济是儒家美学的主导理念。(意思正确即可)

3.①美学作为“感性学”的学科本性。

②在当今全球化的境遇里,人们正在经历审美泛化的质变。

③中国本士的丰富思想中,历来就有“生活美学化”与“美学生活化“的传统。

④要有新的美学思路重思儒家美学的基本定位问题。(意对即可)

多项选择题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凡要求作选择回答的小题,应将所选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括号内;把错项选人,该小题不得分;正确项少选,按所选的正确项数量得分。凡要求作陈述同答的小题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区域)。(本题22分)

作者Y创作的长篇小说《海啸》出版后,画家F写信给Y,称其欲将小说改编成连环画交付出版,请求Y授权.不久,Y回信表示同意.F在改编中为了”抓住读者眼球”,对小说内容作了很大改动:把作为主要人物之一的女英雄、土改工作组组长张梅改写成一个时常卖弄色相的轻佻女子其他情节和人物也作了有违原作意思的调整、改动。2000年,全部稿件完成,F未与Y联系就将之投到专门出版美术图书的H出版社,并应H出版社要求随稿件附上了Y同意授权的信件。H出版社进行三级审稿后与F签订了出版合同。在出版过程中,H出版社曾对稿件的文字表述方式和画面作有少量修改,并得到F的认可。2001年9月,连环画《海啸》出版,其封面和扉页应F的要求标明“本书根据Y的同名长篇大论改编,F改编”。不久,H出版社因看好《海啸》的市场走势,打算利用连环画中的一些画面配上故事朗诵和背景音乐制作成VcD音像读物出版。为能与背景音乐和画面展现时间相匹配,拟将连环画中过于简短的叙述文字换成小说原文。H出版社存与F结算其应得的稿酬时向他完整地谈了这一设想,并说明与朗诵者和背景音乐著作权人均已经达成协议。只需F同意授权就可以开始制作。F表示完全同意H出版社的做法.并与其签订了合旧。H出版社以“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的音像制品”为由向出版行政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后,于2002年4月出版发行其自行制作的VCD音像读物《海啸》。光盘表面和外包装上,只印有与连环画面封所用字体相同的“海啸”、“H出版社出版”及作者、责任编辑、版号、定价项。其中定价和责任编辑姓名都与连环画不同,Y和F则分别作为小说作者和绘画作者署名。H出版社一直未与Y本人联系。Y直到2002年7月在书店购得连环画《海啸》和VCD音像读物《海啸》后才知道自己的作品已经被改编出版。他阅读后对H出版社和F的做法非常不满.遂将他们告上了法庭。

本案中H出版社违反了出版行政管珊法规的行为有哪些()

A.出版VCD音像读物未报文化部批准

B.VCD音像读物及其外包装上所印的内容不符合规定

C.为VCD音像读物和连环画安排不同的责任编辑

D.自行制作VCD音像读物而未委托持有《音像制品制作许可证》的单位制作

E.VCD音像读物标有与连环画不同的定价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