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由此可知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

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

C.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

D.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再结合时间“1844年11月”可知,此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某些清朝官员虽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但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不惜对外妥协退让,委曲求全,因此B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问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