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传感器是能将感受到的物理量(如力、热、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量(一般是电学量)的一种元件,在自动控制中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是一种测定液面高度的电容式传感器,金属芯线与导电液体构成一个电容器,从电容C大小的变化情况就能反应出液面高度h的高低情况,则二者的关系是(  )

A.C增大表示h减小

B.C增大表示h增大

C.C减小表示h增大

D.C的变化与h变化无关

答案

当电容C增大时,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

ɛs
4πkd
分析正对面积应增大,则知,液面高度h增大.

当电容C减小时,则液面高度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材料题

在中 * * 的史册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迹和不尽的启迪。请你阅读下列几个人物的简介,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管仲。名夷吾,卒谥敬,亦名敬仲。颖上(今属安徽省)人,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乃周穆王之后。管仲原辅佐公子纠,并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通过装死才逃过一劫,后公子小白回国即位,即齐桓公。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管仲感恩戴德,辅佐齐桓公实施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材料二:商鞅。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汉族。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材料三:韩非又名韩非子。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请回答:

(1)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对秦国的发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非是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都有哪些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三则材料中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谈一谈给你的感想与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