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诸司供进(进奉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旧唐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唐太宗采取的救灾措施(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关爱百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减轻经济负担(或减免赋税、进奉财物等);减免徭役;发放救济物资(或解决灾民生活困难);亲临灾区了解灾情。

(2)亲历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人民力量巨大;吸取隋亡教训;有“存百姓”的思想;国力较为强盛。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法治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理性原则,表现为良好的法律秩序,并包含着内在价值规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种治国方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度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个活力充沛的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

——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9月)

材料二:下列材料摘自《拿破仑法典》

第8条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材料三:下列材料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如左: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它的基本精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