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 ]

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B.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D.古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答案

答案:D

论述题

“和自然共存”当然是人类所向往的最高境界,但在这个最高境界到达之前人类和自然间的摩擦也是个无限的过程。

日本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国,尤其是是地震。日本人在不断和自然灾害的斗争的过程中形成有关防灾救灾方面的一套比较健全的做法和机制,

1995年阪神大地震之后提出了一个“不让阪神大震灾的教训风化”的口号,各地都在研究阪神大震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教训,找出解决的方法并且做了相当多的工作。

但是新情况是永远出现的,现有的解决方案永远不能满足将要出现的事件。这次日本地震的震级虽然高达九级,是日本在开始地震观测之后最大震级的地震,但比地震造成更大伤亡和损失却是地震诱发的海啸,在这种最高达七米多的海啸面前,原来所想定的对应措施完全失去了效用。

海啸造成了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而东京电力公司在福岛县所拥有的两座核电站所发生的问题更令人不安。核电站要求的几乎是“绝对安全”,应该说地震国家日本在设计核电站的时候对安全性给予了充分的注意,这次地震对核电站本身并没有造成物理性的损害就是例证,但是日本人对于核电站安全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了物理性上,却没有注意到地震会破坏电网,受到地震后自动停机的核电站没有了电源从而无法操纵和控制反应堆,无法冷却从而造成了反应堆融芯的大事故,到现在核电站还没有完全受控。

这次日本地震起码给人们提出了核电站和海啸这两个严肃的课题,如何解决这些课题考验着人们。

(1)结合日本抗震救灾的分析,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15分)

(2)从唯物论和认识论角度,说明人们有能力战胜地震灾害的理论依据。(10分)

选择题

在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端的海域,有一片美丽的珊瑚礁,一个多世纪以前这里曾经是航海家的地狱。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海岸地区的船只从此通过,因为一股强大的洋流从这里经过,可以把重载的商船轻快地送往去欧洲的归程。珊瑚礁隐藏在水下,在夜航的时候对木质的帆船是致命的威胁,不断有船只在此遇难。虽然过往的商船络绎不绝,然而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经常见死不救。当局颁布了一项法令,宣布只要触礁的船有2/3沉入水中,则不再属船主所有,谁能搭救则属谁所有,想用人们对财富的向往让不幸者得救。于是这里突然建起了许多灯塔,它们专把夜航的船往珊瑚礁上引。在一个世纪后,这里成了世界著名的打捞沉船的圣地,附近的一个小岛也因此闻名遐迩。人们的智慧是被感情驾驭的,人类无尽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是一把神秘的钥匙,它可以打开天堂之门,也可以打开地狱之门。据此完成(1)—(2)题。

(1)文中故事发生在

A.大西洋东部          B.太平洋东部

C.大西洋西部          D.太平洋西部

(2)那股能“把重载的商船轻快地送往去欧洲的归程”的洋流是

A.北大西洋暖流        B.西风漂流

C.北赤道暖流          D.日本暖流

(3)该暖流与一南下寒流相遇后,形成的著名渔场是

A.北海道渔场          B.北海渔场

C.秘鲁渔场            D.纽芬兰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