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修改病句。

1.麦子已经成熟,真是丰收在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送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云光荣地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即使这部电影拍得好,但也不能获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将“已经”改为“即将”

2.在“都是”一词后加上“太阳”一词

3.去掉“的称号”

4.将“即使”改为“虽然”

综合题

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同文馆”的历史进行探讨。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时人日记、回忆录和后人著述等三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

——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材料二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三  “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25人。1901年,该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总体来看,同文馆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 载《中国礼制风俗漫谈》

(1)材料二与材料三中哪一则是原始材料?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哪种人的态度?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如何?结合材料,分析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为研究小组写一则关于同文馆的简介。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