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殿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世?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2: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3:(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摘自《旧唐书》
回答:
① 根据材料1和材料2,在罢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保持了怎样的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材料3与材料2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综观这三段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们的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 * * 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兔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
②唐太宗调整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切实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措施。出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
③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
④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上的。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减轻。取得一定业绩后,情况就不同了。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