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孙中山先生曾说:“长城之功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城之利,烽燧明而野易清也,攻拒久而兵易集也,粟入多也,生息繁也,小举之莫能犯也,大举之易于调伏为应援突击也,虏归之难而不敢深入也。

——(明)尹耕《塞语》

材料二 南京罗缎铺,苏杭绸缎铺,潞州绸铺 ,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

——(明)万历《宣府镇志》

材料三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

材料四 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复。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惟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失却了历史,同时失却了灵魂!我就只喜欢拍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因为,那是历史,那是美的语言,那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

——陈长芬《仰望长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作用。(2分 )

(2)材料二反映了长城关口张家口互市贸易的情形,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历史信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样评价的依据。(3分)

(4)据材料四,指出保护长城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及其原因。(2分)

答案

(1)作用:便于军事防御;保护边民正常生产生活。

(2)历史信息:边关贸易繁荣。原因:长城内外经济的互补性;历朝政府 设置边贸市场。

(3)依据:长城是建筑艺术的典范;长城诞生了众多传说故事;长城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

(4)原则:真实性。 原因:尊重历史。

此题涉及的史料众多,时间跨度大,读懂史料是基础,几乎每一问的回答都要建立在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归纳等的基础之上,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每段材料的关键词,才能有效组织答案。

(1)紧扣材料一有效信息,从“军事”与“人民生产生活”两个角度展开回答。

(2)关于“历史信息”的分析,突出边关贸易繁荣,主要根据材料回答即可。而“原因”的分析,突出长城与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组织语言展开回答。

(3)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注意回答的角度是“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进而明确建筑、传统说故事、诗词歌赋等方面展开归纳。

(4)紧扣材料四核心信息“我就只喜欢拍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进而得出相关答案。

【考点定位】选修六·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万里长城。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在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然而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雷峰塔。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个叫做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了许仙;青蛇化作丫鬟,也跟着。一个和尚,法海禅师,得道的禅师,看见许仙脸上有妖气,——凡讨妖怪做老婆的人,脸上就有妖气的,但只有非凡的人才看得出,——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我的祖母讲起来还要有趣得多,大约是出于一部弹词叫做《义妖传》里的,但我没有看过这部书,所以也不知道“许仙”“法海”究竟是否这样写。总而言之,白蛇娘娘终于上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了一座 * * 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此后似乎事情还很多,如“白状元祭塔”之类,但我现在都忘记了。
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书,说杭州人又叫这塔作“保叔塔”,其实应该写作“保俶塔”,是钱王的儿子造的。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听说,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至荼毒生灵,想要拿办他了。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我对于玉皇大帝所做的事,腹诽的非常多,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为“水满金山”一案,的确应该由法海负责;他实在办得很不错的。只可惜我那时没有打听这话的出处,或者不在《义妖传》中,却是民间的传说罢。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活该。
(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选自《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根据这篇短文,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白蛇是一个善良、勇敢、对爱情坚贞的女性,是受法海 * * 的被压迫者。

B.法海是一个道貌岸然、不守本分、虚伪卑鄙的封建卫道者。

C.雷峰塔是一座不义的“ * * 的塔”。

D.雷峰塔的事情,作者都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