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德意志帝国

C.美利坚合众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答案

答案:B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越国以(边邑)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3.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

①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 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①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

   ② 等到他在东边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B.① 您曾经 对晋君 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 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C.①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 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D.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4.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D.越过秦国而把 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

6.下面是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其中正确的几项是(    )

A.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B.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C.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D.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E.不卑不亢,善于激将

F.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7.用原文填空:烛之武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表现出他能言善辩、智能过人。其说辞大体可分三个层次,二 、三层次中又可各分两小层意义:

第一小层:不卑不亢,引出话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小层:分析情势,说明利害

a.亡郑,对晋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存郑,对秦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小层:回顾历史,预见未来

a.过去,晋国曾过河拆桥,忘恩负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将来,晋国必贪得无厌,进犯秦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