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下面的短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请你在错误的地方增加、删除或个性某个单词。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在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

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11处起)不计分。

Last Saturday the students of our class made a bike trip of Wanping, a small town by the Taihu Lake. We set off earlier in the morning. After getting to the town, we had visited some places of interest. At noon, we had picnic near the lake. Everybody was attracted with the beautiful scenery and we took a lot of picture. In the afternoon, some of them went fishing, some flew kites, and the others rowed boats on the water. We both had a wonderful time! It was a pleasant trio fir us, during which the boys were offered the girls a lot of help. We have learned to help, understand and sharing with others. In a word, we have got quite a lot from it.

答案

题目分析:

小题1:make a trip to到…地方旅行,或make a tour of

小题2:earlier   改为early 本句只是说我们很早就出发,没有涉及到比较的意思。故使用原级即可。

小题3:had visit 改为 visited 本文讲述的是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所以使用一般过去时。

小题4:had ^ picnic 中加 a  picnic是一个可数名词,前面加a修饰。

小题5:be attracted by被…吸引

小题6:picture   改为 pictures 前面有a lot of修饰,如果后面的名词是可数名词,要使用复数形式。

小题7:前面用的是we,这里是用us

小题8:both  改为all  根据上文可知我们是很多人一起去的,使用使用all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

小题9:were 去掉      本句是主动语态,男孩给女孩很多帮助。

小题10:sharing  改为share  share与动词understand构成并列的关系,都使用动词原形。

阅读理解与欣赏

天目山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④母亲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纱幕被她的脚步豁开一个缺口,影子穿过去,纱帘瞬间又闭合了。山路通往林深处,在那深不可测的绿巷中,我隐约看见了一排排树,昂然立于路旁。它们竟是那样的高大,浓密的云雾遮去了树梢,树尖伸到望不见尽头的天上去了;最令人惊叹的是树干之直,刀削般笔挺,像一根根气度轩昂的罗马石柱,支撑着绿屋的穹顶。褐色的树皮一片片如鳄鱼的鳞甲,已被千年的风霜锤磨成坚韧的岩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呢? 鲜血从他年轻的胸膛里流淌下来的时候,他或许就靠在了那棵大树的树干上。他依托了大树,所以牺牲的那一刻仍像树一样站立。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留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暂时稀释了。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

  ⑦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我所见的,是被他熟读过的那些树。陡峭的石阶两旁,柳杉武士样雄伟,顺坡排列,阵势逼人。再抬眼,金钱松破雾而出,穿云摩天,傲气十足。若不是弥天大雾遮挡了视线,就可望见悬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几百棵千年银杏。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黄叶灿烂,一片金光四射。

  ⑧几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远的树。当那一排枪声在冰冷的山谷里响起来的时候,惟有这些树,是沉默的目击者。后来那些离乱梦魇的岁月,仍是这些树,在荒野莽丛中陪伴他。他年轻的生命终止在27岁那个年纪,大树却已千年。

  ⑨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⑩母亲站住了,站在一棵柳杉树下。树身奇粗,三人合抱仅围大半圈,瘢痕累累,深藏的皱褶中写满沧桑。枝条上没有一片绿叶,惟有躯干依然屹立,像一尊古老的石像。在我的惊叹中,母亲说,这就是真正的大树王,现在它死了。五十多年前,我曾见过它活着的样子,树冠就像一把巨大的伞,整个开山老殿都被它遮住了。一阵山风袭来,雾气旋转着,雪花般从它粗糙的枯枝中穿过。刹那间,油绿的树叶似一树繁花,缀满了它坚韧的枝干,青枝摇曳,生机盎然,满山坡都是杉叶林涛的哗响。大树王在我的想象中复活,抑或说它从未死去。

  雾越发浓了,洇湿了母亲的头发。父亲说,他们已是第三次到天目山了,但没有人知道那个57年前被枪杀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里。我说,你找不到他,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世事变迁,惟有天目山的树,是永远的。为着他们那一代人的理想,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依旧对他们深怀敬意。然而,在缥缈的雾中我们似乎模糊了他们理想的内容。山民说,天目山东西两峰之巅,各有一池,池水清冽,冬夏不涸,颇似双目仰望苍穹,故得名“天目山”。我想象那清澈的池水,像是他在诘问苍穹。

  山林寂静,水气迷茫。雾中影影绰绰的大树无言,没有回声。

1、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以登山行踪为顺序,始终贯穿对大树的描述,脉络清晰。第④⑦段写树形神兼备,赋予了树轩昂、雄健、不屈的气质。

B、浓墨描写大树,层层铺叙,为篇末揭示赞美先烈的主旨服务。天目山的树在父母眼里是一种植物,在作者眼里是人的象征。

C、“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眼眶里饱含着泪水,表达了母亲的悲伤之情。

D、“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这句话的含义是去天目山,不仅是为了看树,更是为了缅怀先烈,这是积久的愿望和庄重的活动。

E、文中多处写到雾气,描写雾气越来越浓厚,烘托了天目山大树悠久的历史沧桑感。

2、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段中写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