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话是谁说的?他的这种做法对民族政策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5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此时期形成了什么新的民族?(8分)
(3)两千多年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2分)
(1)唐太宗(3分);使民族关系和睦(或:友好、融洽)(2分)
(2)民族大融合(2分);元(3分);回族。(3分)
(3)体现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等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题目分析:(1)唐太宗说了材料中的话,大意是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把中原地区的汉族当做高贵的民族,而轻视周边的少数民族,我却不这样,我认为所有民族都是一样的。唐太宗的做法会减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偏见,使民族关系和睦(或:友好、融洽)。(2)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互相迁移,所以是体现的民族大融合。这种现象出现于元朝。这一时期由于外国人也来到中国,并有相当多的外国人在中国定居,与中国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进行经济文化往来和通婚、杂居,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3)两千多年前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和平等对待,体现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等等。这些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依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