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高 原 私 语

吴苾雯

  ⑴对于我来说,西藏一直是一个飘飘渺渺不真切的所在,是一个似乎来自于远古的支离破碎的传说。今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西藏。当我触摸到它滚烫的身体,当我经过一个个神秘的玛尼堆,看见无数经幡在风中飘动时,我感到了它真实的存在。

  ⑵走在拉萨街上,我与手摇转经筒口中喃喃祈祷的藏民擦肩而过。我看见许许多多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赤裸着双脚,五体投地,一步一个等身头向大昭寺走来。他们有的来自西藏各地,有的来自青海、甘肃、四川藏区。在他们身后是数千公里绵延的雪山,荒芜的戈壁,奔腾湍急的江河。他们一步一步用身体丈量着走来,我不知道那需要怎样的虔诚和毅力!

  ⑶我默默注视着他们古铜色的脸,像注视一本玄妙深奥的书

  ⑷我在世界屋脊上踉踉跄跄地行走,头上是蓝得透明的天空,身边是肩挨着肩的山脉,脖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头痛欲裂,阵阵心慌气短。胃也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不停地揉搓着,翻江倒海,阵阵痉挛。我张着嘴,大口大口慌张地呼吸,是恐惧,亦是一种求生的本能!

  ⑸几个月前,一位想了却平生愿望的朋友也曾来过西藏,可是下了飞机就被人用担架直接抬进了医院,在医院躺了三天后,又被人用担架抬上了飞回成都的飞机。他说在那三天里,他只从病房的窗户眺望过西藏的天空,那是一片一尘不染、蓝得像海水一样的天空。当我扶着一棵歪脖子树吐得肝肠寸断,脸色发青时,心里却暗暗窃喜,我比那位朋友要幸运得多。

  ⑹这里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停留的地方,而停留下来的每一个生命都必将有它不同寻常的生命史

  ⑺早晨,当窗棂透过一抹微白,我被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吵醒,推开窗户,竟是几只灰褐色的鸟儿,它们在树枝上欢快地跳来跳去,然后又“叽叽喳喳”着一起飞走了。一位“老西藏”告诉我,这里的鸟儿从不单飞,它们总是结伴而行,蔚蓝的天空下,总能看到排成行的鸟儿们奋力地扇动着翅膀。也许,这正是它们能在高原生存下来的原因。我想到了南方的家乡,常能看到一只孤零的鸟儿郁郁寡欢地飞行。

  ⑻高原上的树,常抱成团地生长,有的依傍着,有的缠绕着,很少见到独自兀立的树。从贡嘎机场到拉萨,路边绿树成行,如果不是阵阵袭来的高原反应,还以为身在南方。可是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那些树无一不伤痕累累!有的身子佝偻着,枝干奋力地伸向天空;有的体无完肤,伤口摞着伤口,却摇曳着一片新绿。它们是无数次风雪雷雨后的幸存者!经过一次次生与死的抗争,它们活下来了,可是在这些幸存者的身边,不知堆着多少倒下去的树的尸骨!

  ⑼在高原,见到最多的是杨柳。可是高原的杨柳没有婀娜多姿的体态,没有弱不禁风惹人怜爱的娇柔,她的枝条是古铜色的,一如藏民古铜色的脸庞。她的树干是粗壮而低矮的,犹如冈底斯山脚下黑色的岩石。在高原生存下来的杨柳,已不再是南方小河边的纤纤杨柳。高原的雷雨风雪不但改变了她的形象,也重新铸造了她新的个性与品格。

  ⑽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山上,有几位年轻的雷达兵,为了给进出西藏的飞机导航,他们必须终年守卫在那个被称作生命禁区的地方。在那里,我听到了一只名叫央央的狗的故事。

  ⑾那只狗是被一位战士带上山的。在那个远离城市,远离人群的地方,央央成了每个人的朋友。冬天,他们脱下自己的棉袄给它做窝。漆黑的夜里,当狂风骤起,山谷里响起可怕的风的吼叫时,他们将它抱在怀里,一起抵御阵阵袭来的恐惧。 

  ⑿一天,央央外出寻找食物直到晚上还不见回来。他们急了,打着手电满山寻找,他们跌跌撞撞地走着,一遍遍呼喊着“央央”。可是,一天过去了,央央没有回来。两天过去了,央央仍然没有回来。第三天,就在他们几乎绝望时,他们看见通往山下的路上有一个蠕动的黑点。他们奔过去,他们看见了瘦得皮包骨头的央央,它断了一只腿,它满身血污,挪一步,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再挪一步……也许,它就是这样走了三天三夜……

  ⒀当知道了生命的脆弱时,一个生命会寻找另一个生命。当知道了生的艰难时,一个生命会备加珍惜另一个生命。高原,这样对我低低私语着。

1.作者在第⑸段写了一位朋友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意,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我默默注视着他们古铜色的脸,像注视一本玄妙深奥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知道了生命的脆弱时,一个生命会寻找另一个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停留下来的每一个生命都必将有它不同寻常的生命史”,请分条概括文中描写到的生命不同寻常的“生命史”。这些“生命”最主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两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说明西藏“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停留的地方”

(2)与文中所描写的高原上顽强的生命形成对比。 (意对即可)

2.(1)①作者钦佩藏族信徒表现出的惊人虔诚和毅力。

   ②作者对高原上的顽强生命力产生了探寻的欲望。   

(2)在高原恶劣的环境下,脆弱的生命会团结协作,互相依靠而生存下去。(意对即可)

3.(1)①藏民凭借惊人的虔诚和毅力,不远千里不畏艰难前来朝圣。

   ②鸟儿不单飞,结伴而行。

   ③行道树抱团生长,与风雪雷雨抗争。

   ④ 杨柳因抗击风雪雷雨一改婀娜柔美的形象,获得了新的个性与品格。

   ⑤ 在生命禁区,战士对狗的生命倍加珍惜(答对4点即可)

(2)共同特点:相互依靠,顽强抗争。

4.(1)将“我”与朋友来到高原后的反应进行对比,强调突出在高原生存的不易,为后文歌颂高原生命作铺垫。

(2)将高原杨柳与南方杨柳对比,突出高原杨柳不同于南方杨柳阳刚而坚强的新形象,新品格。(此外还有高原的鸟儿与南方的鸟儿对比,高原的树与南方的树对比)(不设统一答案)

阅读理解与欣赏

神奇的丝瓜

季羡林

        ①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②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长大。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③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④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⑤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长,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⑥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了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地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⑦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落叶归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⑧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⑨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上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1、阅读第一自然段,从种植角度看,反衬丝瓜神奇的词语有哪些? 

                                                                                                                                              

2、找出文后与第二自然段划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3、读第四段,结合全文谈谈“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作者可能想到了哪些?

                                                                                                                                                            

                                                                                                                                                           

4、第六自然段中,“杞人忧天”的具体含义指什么?

                                                                                                                                                           

5、第九自然段中,“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指什么?(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

6、作者抓住“神奇”二字,安排了状物和抒情两条线索。从状物看,丝瓜生长轨迹是“家人种树种花种菜”——“                             ”——“                          ”——“最新的丝瓜平躺在楼墙台子上”(填上相关的细节) 

7、依据第6题的状物线索,试出本文的抒情线索。

     ①                                                                                                                         

     ②                                                                                                                          

     ③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