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想象

  记得那天,我到大英博物馆去查阅有关接触性枯草热治疗方面的资料,我猜我大概得了这种病。

  取下一本医书,我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的相关内容。然后,我懒散的胡乱翻着书页,粗略的研究起疾病来。没等看完一连串的病症征兆,我便意识到自己得的就是这种病。

   我坐在那里呆呆的发愣,陷入绝望之中。过了好一会儿,我又拿起那本书,翻了起来。翻到伤寒——仔细看了它的各种症状,我发现我又得了伤寒,想必我得此病已经好几个月了,竟然还茫然不知。不知我还患有其他什么疾病?

  翻到舞蹈病,我发现,正如我预先想的那样,我也患有这种疾病。我开始对自己的病情产生了兴趣,并决定一查到底。我开始按字母顺序逐个检查——翻到疟疾,我知道自己已经出现了疟疾的某些症状,两个星期后就会进入急性发作期;翻到肾小球肾炎,我心中稍微感到一丝安慰——我得的只是较轻的一种,就目前状况而言,我还可以活上几年。此外我还染上了霍乱,并伴有严重的并发症。而白喉对我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疾病。我不厌其烦的按照26个字母通通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唯一没有得上的疾病就是髌前囊炎。

  起初,我对此颇有些伤感,心中似有几分失落。为什么我没有得上髌前囊炎呢?不过,过了一会儿,我的心渐渐变的开朗起来。我想,从药理学讲,我不是已经得了其他各种常见的疾病了吗?没有得上髌前囊炎那就算了吧!反正痛风已经处于恶性晚期了。 我陷入了沉思。我想,从医学角度来说,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病例,对于医学院学生来说,我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病例!如果学生们有了我,他们也就无须到医院取实习了——我就是他们的“实习医院”。他们要做的就是在我身上研究研究,然后就可以拿到他们的毕业文凭了。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活多久,我得做一番自我检查。我摸了摸自己的脉搏。起初,我什么也摸不着,不久那脉搏又突然跳了起来。我掏出怀表,测算脉搏的次数,大概每分钟140次。我又摸了摸心脏,竟然发现它已经停止跳动了!后来,我渐渐意识到我的心脏还在那里,相必也没有停止跳动,只是我对此无法解释而已。我看了看自己的舌头——我尽量把舌头伸的长长的,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来检查。我只能看见自己的舌尖,得到的唯一收获是:我比以前更加确定我得了猩红热。

  走进阅览室的时候,我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出来的时候,我变成了拖着衰弱病躯的重症病人。

  于是,我又去看了医生,他是我的一位好友。他摸了摸我的脉搏,又看了看我的舌尖,后来不知怎么的谈起了天气。之后他问:“你究竟哪里不舒服?”

  我说:“老兄,我不会告诉你我得了什么病,让你白费那么多时间。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没得什么病——我没有得髌前囊炎,除此之外,我什么病都有。”

  我还把自己是如何发现这些疾病的过程如实告诉了他。

  随后他解开我的衣服,紧握着我的一只手腕,在我的胸部一阵乱敲;又把脑门儿贴到我身上。最后他坐下来,开了一个处方,然后把它叠起来递给我。我接了过来,随手揣进衣兜里,走了出去。

  我径直来到最近的一间药房,药剂师看了看处方,又将它退了回来。// 他说他不收这种处方。// “你是不是药剂师?”我问。

  “我是药剂师。如果我经营一个合作商店兼营家庭旅馆的话,我倒是可以为你效劳。可是我只是一个药剂师,我无能为力。”

  我看了看那处方,上面写道:“一磅牛排,外加一品脱苦啤酒,每隔六小时服用一次;每天早晨散步十英里;每天晚上十一点上床睡觉。此外不要满脑子都装些你不明白的东西。

1.小说主人公称自己是“实习医院”。请谈谈它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实习医院”是主人公自认为百病缠身的形象表述,它运用比喻达到幽默的效果。(意对即可)

2.以“想象”为线索,以心里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意对即可)

3.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的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和多疑。(意对即可)

4.这“处方”是针对“我”敏感多疑的心病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的健康生活。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结,巧妙的揭示了作品的主旨。(意对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①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便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子又死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____;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突出主题。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