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30分)近代以来崛起的大国中,德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败;有过深刻的教训,也有宝贵的经验。其崛起的顽强、进取和反思精神令人感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

——汉斯·科恩《历史评价》

材料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较好地兼顾了“效率”和’‘公平”两大困扰人类发展的难题,它同其他各种因素一起,推动联邦德国经济较快地发展。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仅次于日本。其中50年代经济发展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三: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胜利”与“失败的基础”的主要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联邦德国的经济态势。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为何能“较好地兼顾了‘效率’和‘公平’”。(10分)

(3)结合材料三,概述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在“修补资本主义”和“修正民族国家”方面的努力。并说说这些修正对欧洲局势的影响。(12分)

答案

(1)“胜利”表现:完成德国的统一并颁布《德意志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答迈入资本主义时期得1分)(4分);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欧洲工业强国。(2分,答新能源的广泛利用和新机器的大量创制,经济结构升级也可得2分)“失败的基础”表现:保留了军事专制制度 (2分。答封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浓厚、君主专制或容克、贵族占主导都给2分)。

(2)态势: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并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4分)较好兼顾的原因: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6分)

(3)在“修补资本主义”方面:从战后初期实行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到五十年代后建立了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4分)

在“修正民族国家”方面:实现与法国等国的和解;(2分)与欧洲国家合作,建立欧洲共同体(2分,答建立欧洲煤钢、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同样给2分。答欧盟不给分)。影响: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发展。(4分,任答两点得4分)

题目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再认和好再现能力。依据所学知德国在19世纪60—70年代完成统一,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从而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其胜利的体现。但同时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且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这是其失败基础的体现。

(2)依据材料二中“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仅次于日本。其中50年代经济发展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可概括归纳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联邦德国的经济态势是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并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并重。因而,也可以将这种模式称为“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在回答时结合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来回答即可。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强调国家干预,在资本主义的修补上主要是实行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到五十年代后建立了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在“修正民族国家”方面可结合“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实现与法国等国的和解;与欧洲国家合作,建立欧洲共同体。欧洲的联合客观上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发展。

多选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