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比较,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已基本形成。从2007年11月9日起,这一方案向社会予以公布,开展民意调查。高二年级同学表现了极大关注,并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1)探究一:如果你是探究小组的成员,你想通过哪些方法来收集意见?(至少写两种)
(2)探究二:经过探究同学们发现:黄金周设置8年来,使公民的休息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为公民外出旅游、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也有效拉动了假日经济。但黄金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政府公共管理费用增加、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造成了破坏、不利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正常运转等等。
对黄金周的看法坚持了唯物辩证法什么看问题的工作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3)探究三:经过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比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并增设了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假日,这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请从认识论的角度探究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的必要性。
(1)网上调查、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
(2)一分为二,矛盾的普遍性
(3)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行黄金周以来,公民的休息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也有效拉动了假日经济。但黄金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使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调整不法定节假日,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增设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假日,这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是新课改革以来出现的符合课改精神的新题型。第(1)问的解答只要合乎情理,易于操作即可。第(2)问,对黄金周的看法既看到了其积极意义,也看到了一些负面影响,显然这坚持了两点论,因为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第(3)问的解答,应注意设问的知识限定语“认识论”。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两个角度展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