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关于绘画艺术的真知灼见。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这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 ;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 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 ③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   ④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答案:D

画家看竹是以美学知识去欣赏它,获取美的感受,这种美的感受就是“画意” ,也就是“胸中之竹”,这是人们从不同角度作出的不同反映,并非理性认识,故①不选。任何认识都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反映,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故③说法错误。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