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四月十二日)

材料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社会革命和关注民生方面的重要活动。

(2 ) 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任务认识的变化。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发展及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3)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主旋律是什么?

答案

(1)①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②提出“土地国有”政策;

③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法令措施。

(2)革命任务:由推翻清政府的封建反动统治进行反封建斗争到反帝反封建。

发展:确立“三大政策”和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原因:①主观原因: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精神,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救国救民的责任感,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②客观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苏俄和 * * 国际的帮助;中共的影响、支持和帮助。

(3)①主旋律:坚持反帝反封建,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②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本题考查了孙中山的思想,进而对伟大的先行者的观点主张有了准确的把握。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