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 * * 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文章描写火箭发射时的情景用了一连串动词,找出这些动词,简要说明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为了这个飞天梦想……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为什么震动了中国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节选部分的内容,简要概括“神舟”五号发射的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些动词有“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神舟”五号发射时惊心动魄的瞬问,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看到“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自豪感。(意对即可)

2.过渡(承上启下),说明F文要写一代义一代航天人探索努力的过程。(意对即可)

3.因为中国是火箭的发源地,是涎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意对即可)

4.“神舟”五号发射的意义柏两点:一是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二是圆了一个占老的民族等待丁几百年的飞天梦。(意对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崔杼弑庄公,)晏子(闻难往赴)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崔杼立(景公)而相之,庆封为左相,盟国人于大宫,曰:“所不与崔、庆者……”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

及庆氏亡,(景公)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子尾曰:“富,人之所欲也,何独弗欲?”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无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帛布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吾不敢贪多,所谓幅也。”     (节选自《左传·襄公25年—28年》)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罪也乎哉?吾亡也?亡:逃跑

B.所不与崔、庆者与:结交,亲附

C.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制度:规范,准则

D.于是乎正德以幅之幅:限制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

B.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C.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夫民生厚而用利//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明大义、识大体的一组是(   )

①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②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③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④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

⑤且夫富,如帛布之有幅焉

⑥利过则为败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庄公被杀,晏子听到消息,冒死到崔杼家去吊唁,不失人臣之节。

B.崔杼为得人心,不仅放过了晏子,而且在立景公为君之后,还让晏子做了相。

C.庆氏失败之后,景公要增加晏子的封地,晏子不从,引起人们的不解。

D.晏子认为,百姓生活富裕了,就要端正道德加以限制,使他们不要放肆、怠慢。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