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图为“某校旗杆正午影端位置一年内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校所处的纬度为[ ]

A.66.5°N

B.23.5°N

C.23.5°S

D.66.5°S

2、旗杆影端位于②位置时的日期可能为[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3、旗杆影端位置由②变为③的过程中[ ]

A.地球公转线速度逐渐加快

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答案

1、B

2、D

3、B

改错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 建国后粮食总产量年度统计数据(单位:亿吨)

亿吨

 
 
 

材料四    1982年1月1日,中 * * 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之后的4年,中 * * 接连发出4个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是我国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的主要政策。这次土改主要改变了什么?(2分)

⑵据材料二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2分)这条“路”是指什么?(2分)

⑶分析材料三中1957年至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⑷分析材料三中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⑸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

⑹你能从新中国对农业的历次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1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