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校旗杆正午影端位置一年内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校所处的纬度为[ ]
A.66.5°N
B.23.5°N
C.23.5°S
D.66.5°S
2、旗杆影端位于②位置时的日期可能为[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3、旗杆影端位置由②变为③的过程中[ ]
A.地球公转线速度逐渐加快
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1、B
2、D
3、B
下图为“某校旗杆正午影端位置一年内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校所处的纬度为[ ]
A.66.5°N
B.23.5°N
C.23.5°S
D.66.5°S
2、旗杆影端位于②位置时的日期可能为[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3、旗杆影端位置由②变为③的过程中[ ]
A.地球公转线速度逐渐加快
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1、B
2、D
3、B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
|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是我国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的主要政策。这次土改主要改变了什么?(2分)
⑵据材料二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2分)这条“路”是指什么?(2分)
⑶分析材料三中1957年至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⑷分析材料三中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⑸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
⑹你能从新中国对农业的历次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