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型题

下列各项,哪一项不是消渴病的病机特点 ()

A.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B.气阴两伤,阴阳俱虚

C.阴虚燥热,变证百出

D.痰火内阻,湿热阻滞

E.消渴发病,有关血瘀

答案

参考答案:D

论述题

(36分)科学离我们有多远

材料一:国际上一般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个方面定量测度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我国的调查结果如图:

材料二: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虽然我们的国家实力已经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生活中,面对“吃绿豆能治百病”、“碘盐防辐射”这些谬误信息,很多人难以辨别真假,一度出现疯狂的抢购风潮,引起了市场的波动。

材料三:当前,我国公众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87.53%)、报纸(59.12%),互联网(26.6%);公众主动参与科普活动和参观科技场馆的意愿在增加,以科技类场馆的参观为例:2010年参观过的公众比例为27.0%,比2005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2分)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0分)

(2)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从社会历史观角度说明“重视公众科学精神”的哲学依据。(6分)

(3)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针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有人认为“政府决策需重视听取专家的专业意见,不必考虑普通公众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10分)

(4)“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结合材料三,请分别从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的角度,就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提出建议。(8分)

实验题

(6分)化学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瓶无标签待区分的白色固体,标为A、B、C分别是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提示:可溶性的钡盐有毒)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出三种物质?

【进行实验】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甲、乙的实验设计与操作相同,分别取A、B、C 瓶中的样品少量于试管中,试管编号对应记为1、2、3号,加等量的水,观察到2号中产生白色浑浊,1、3号中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二:甲、乙的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表达与交流】乙认为甲的实验无法区分1、3号溶液,理由是(1)                

                                                           

【证据与结论】经过思考,甲在步骤二的基础上,继续向1、3号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1号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2)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3)                。乙同学在区分1、3号中的溶液时选择的与甲不同类别的某试剂是(4)           。两位同学通过实验都区分出了三种固体。请将三种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标在广口瓶的标签上(5)。

【反思与评价】对比甲、乙的实验,请你从安全性、简约性的角度对甲或乙同学的实验进行评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