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 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唯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令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达到革命目的,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在组织建设上有哪些重大行动?(2分)在思想上其提出了十六个字的革命纲领,其内容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1分)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1)“本”是指进行全面的维新变法,“末”是引进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

(2)组织上: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

思想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发展:提出新三民主义

原因:

客观: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孙中山看到希望

② * * 国际和中 * * 党的帮助

主观:①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

②孙中山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以及他一贯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根本)

问答题 简答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