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长城早在1987年就成为中国申报的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之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大运河,则仍然在为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努力。造成这种状况,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因为作为活着的运河,大运河不断被升级改造,发挥着现实的航运、输水、灌溉等功能,历史与现实的共存,让人们暂时忽略了大运河作为历史遗产的价值,一直没有将其视为文物或文化遗产。外因是,国际上对于像丝绸之路、大运河这样长距离的线形文化遗址遗迹,以什么样的形式申报,整个还是拆零,选择有代表性的遗址、遗迹还是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看待,认识还没有统一,故没有颁发申报许可证。

——王健《大运河与长城:中国古代文明的双子星座》

材料三   大运河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伟大杰作。中国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在功能上各有侧重,长城主要是防御(但也发展了经济),运河主要是繁荣经济(但也为防御起过重要作用),堪称姐妹篇之作。这两项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在人工与自然的结合上也同样的突出。仅就万里长城的躯体而论,它有几千里是利用自然的河流、高山险阻和断续烽燧所构成的,并未修筑城墙,纯属自然屏障。而大运河的自然因素和结合就更加明显。大运河“半是天工,半是人为”这一点可能历史上没有人特别强调提出过。我们在沿京杭大运河区段考察时,看到很多段落,都很难分辨人工与自然的界限,到了淮安、扬州、湖州等等地段,水网纵横、河渠交错。天工、人巧交融在一起,难解难分,这也正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应该结合这样突出的特点加以发挥。通过我们的深入研究,将能够为大运河的前途和世界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形式找到更好的发展之路。

——罗哲文《大运河与长城媲美》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上述两大工程走向上有何不同。(1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大运河未能颁发申遗许可证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大运河和长城的主要功能各是什么?谈谈应该如何确保大运河申遗成功?(3分)

答案

(1)大运河:南北走向;长城:西东走向;(1分,要求回答完整才给分,“南北”不能写成“北南”,“西东”不能写成“东西”);

(2)内因:大运河是活着的运河,让人们暂时忽略了大运河作为历史遗产的价值,一直没有将其视为文物或文化遗产。外因:国际上对线形文化遗址遗迹,以什么样的形式申报;(2分,各1分);

(3)长城主要功能:防御;大运河主要功能:繁荣经济。(各1分,答长城也发展了经济、大运河也为防御起过重要作用的不给分)。如何确保大运河申遗成功:充分发挥其天工、人工交融的独特之处(1分)。

题目分析:(1) 材料一中的左边一图中的工程是大运河,其走向应该是南北走向;第二幅图中的工程是长城,其走向应该是由西向东的走向。(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因是因为作为活着的运河,大运河不断被升级改造,发挥着现实的航运、输水、灌溉等功能,历史与现实的共存,让人们暂时忽略了大运河作为历史遗产的价值,一直没有将其视为文物或文化遗产。外因是,国际上对于像丝绸之路、大运河这样长距离的线形文化遗址遗迹,以什么样的形式申报,整个还是拆零,选择有代表性的遗址、遗迹还是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看待,认识还没有统一,故没有颁发申报许可证”归纳得出即可。(3)功能:根据材料三中的“长城主要是防御(但也发展了经济),运河主要是繁荣经济(但也为防御起过重要作用)”可以得出答案;如何做:应该根据材料三中的“天工、人巧交融在一起,难解难分,这也正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应该结合这样突出的特点加以发挥”概括回答。

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