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组成……但是,随着1 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首次提出了“中 * * ”的概念。(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光明日报》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 * * ”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 * * ”。

材料四 1924年2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似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世界的文明要进步,人类的眼光要远大,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太不适宜,所以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是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来讲世界主义。”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民族主义呈现近代形态的背景。(6分)根据材料一,比较民族主义在19世纪中期前后的区别。(4分,不得抄录原文。)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3)从上述材料对“民族主义”概念理解的角度,理解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孙中山反对世界主义的理由。此时,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何重大动作?(4分)

答案

(26分)⑴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近代民族民主国家;启蒙运动促进了西欧的思想解放。(6分)

区别:19世纪中期前,民族主义是人民主权和争取民族独立与富强;19世纪后期起民族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和争霸的工具。(4分)

⑵民族情绪:忧国、救国。(2分) 

影响: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4分)

(3)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以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推翻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近代民族国家;提出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观念;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6分,任答3点)

(4)世界主义是帝国主义为遏制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提出的;中国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2分)

动作: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2分)

材料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