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0 年 l 月 18 日至 20 日,中 * * 、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30 年来中央先后召开 5 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来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发展特色农牡业,抓好一些重点大型工矿企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三产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西藏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赋予西藏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推进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和通信等设施建设;完善和落实各项增收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各族群众特别是农牧民收入;建立和健全杜会保降制度.配套了惠及各族人民的大量特珠优惠政策.如农牧民子女上学、农牧民养老保险等。在丈化上,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公共文化机构运行保障机制,推进基本丈化设施建设,提高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材料二 在中央大力推动西藏经济发展的同时,西藏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人口与资源的矛质也日益凸显。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的西藏,自然资源虽极其丰富,但生态环晚极易破坏且难以恢复。
西藏作为传统的农牧业社会,本就存在着人口与土地、草场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拥有丰富矿产资源储备的西藏,吸引了大批资金涌入进行勘探开发;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促使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出来。树立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对西藏显得尤为重要。
(1)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中央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8分)
(2)结合材料二中西藏的事例,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12分)
(1)(8分)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1分)
①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中央政府发展特色农牧业,抓好一些重点大型工矿企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三产业,为西藏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创造了条件。(2分)
②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中央政府推进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和通信等设施建设,增加各族群众特别是农牧民收入;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西藏人民的消费水平;培育各类专业市场,有助于促进商品流通和生产发展。(2分)
③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中央政府推进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和通信等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既提高了西藏居民的消费水平,又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3分)
(2)(12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严重性。(6分)
①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3分)
②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源,开发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