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005 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八十周年,筹备 10 年之久的“孙中山国际学术中心”在 2006 年底落成。该学术中心是世界上唯一的孙中山学术研究中心,由国家投资1.4亿兴建,将成为广州又一座标志性建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 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说明了他有什么精神?他实际确定了怎样的“三大政策”? (4分)

(2) 孙中山晚年最伟大的业绩是什么? 这项业绩有什么重大意义 ? (4分)

答案

(1) 说明他顺应时代潮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4分)

(2)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意义: 标志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开始。(4分)

题目分析:

(1)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根据时代和革命发展的需要,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体现了他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品质。第二小问根据“三大政策”的内容回答。

(2)孙中山晚年最伟大的业绩是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其意义是国共两党联合反对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点评: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

民族: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指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在古代就出现了护照的雏形,当时出国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以表示其地位和权利,以便出使的国家给予特别的优待。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此时,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呼之欲出了。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规定,每个迁移的法国国民必须有一本护照。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出示本国护照。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

材料二: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之概念,护照一词虽然最早在《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出现,也只是政府为商人开具的一种集体信函。而且从保存的资料看,主要是为俄国商人入境所用,很少看到中国商人出境。到了近代,国门大开,外国人不用检查直入中国口岸。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

材料三: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依据材料二,分析《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国商人很少出境的原因。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内地护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