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考考你的实验操作能力显微镜的发明为我们揭开了生物体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会使用显微镜吗?请填空.

(1)欲使显微镜亮度增强,应调节的部件是______和______.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如果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你会发现视野亮度:______,细胞的数目:______.

(3)在观察过程中,如果转动物镜和移动玻片标本,视野中的污点都没有被移走,那么你判定污点可能是在______上.

(4)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放大图形是______,此时物镜上标有10×,目镜上标有5×,那么该物像放大的倍数是______倍.

(5)如果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偏在左下方,为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解决的办法是将载玻片向______方移动.

(6)当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均为“10×”时,学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象如图所示.如果仅将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是______.

答案

(1)外界光线进入显微镜的路线是:反光镜→遮光器上的光圈→物镜→镜筒→目镜→眼睛;反光镜有两个面,分别称为平面镜和凹面镜,根据光线的强弱选用,遮光器上的小孔称为光圈,能够控制进入镜筒的光量.因此,欲使显微镜亮度增强,应调节的部件是遮光器和反光镜.

(2)如果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中的物像进一步被放大,进入视野中的光线相应地减少,所以会现视野亮度变暗,相应的看到的细胞变大,细胞的数目变少.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如果转动物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说明污点一定在目镜上.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简便方法写纸上到过来看.“d”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目镜的放大倍数是5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

(5)由于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在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物像居于左下方,标本应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而移动物像实际上是通过移动标本实现的,所以需要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目镜不变,物镜由“10×”换为“4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扩大了4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倍数扩大了4倍,因此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1/4,因此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一般是2个.

故答案为:

(1)遮光器;反光镜  

(2)变暗;减少 

(3)目镜  

(4)P;50

(5)左下方 

(6)2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