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使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 

——张之洞《劝学篇》 (1898年)

材料二 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张之洞致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的信(1901年)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张之洞政治主张的变化。(9分)

(2)分析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6分)

答案

(1)变化:由完全否定西方的政治体制到部分肯定西方的政治体制。(3分)

评价:张之洞政治主张变化体现了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顺应了时代潮流;其变化的目的在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挽救民族危亡、自强求富。(6分)

(2)时代背景:戊戌变法的失败;清朝统治的危机;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中国资本主义的一定发展。(6分。前二点是必答点,后二点只要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6分)

题目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可以看出张之洞完全肯定中国的封建政治体制,否定西方的民主政体;依据材料二中的“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若上议院则可仿行”,可以看出张之洞认识到西方民主政体的进步之处,部分肯定了西方的政治体制。

(2)依据材料可知,张之洞思想的变化是在20世纪初,结合所学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时代背景。即政治上,戊戌变法的失败;清朝统治的危机;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的一定发展。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