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请根据图回答:

(1)红色是火炬的主色调,从光学角度看,火炬的主要部分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______.

(2)火炬“重985g、长72cm”,火炬手手持火炬静止时,应对火炬施加的竖直向上的力约为______N

(3)火炬外壳使用到金属材料铝,这主要是因为______.

A.铝的导热性差    B.铝的磁性强

C.铝的导电性好    D.铝的密度小

(4)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采用______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______热量.丙烷燃烧时,______能转化为内能.

(5)火炬的火焰是火炬燃烧室里一定流量的丙烷气体和空气混合燃烧产生的,设计者考虑了不同气候、地理环境条件下火炬都要有旺盛的火焰.那么“祥云”火炬在珠峰传递时比在扬州传递时,应______(调大/调小)火炬燃烧室里空气的进入量.

答案

(1)火炬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只能反射红光,不反射其他色光,所以其原因是:火炬的主要部分反射日光中的红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故答案为:反射红光.

(2)火炬的质量:m=985g=0.985kg,

火炬的重力:G=mg=0.985kg×9.8N/kg=9.653N,

因为火炬静止,所以火炬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G=9.653N;

故答案为:9.653.

(3)火炬手拿着火炬要跑一段距离,所以减轻火炬的质量是主要问题,因此火炬外壳使用金属材料铝,这主要是因为铝的密度小,这样火炬就会轻巧些.

铝是热的良导体,铝不是磁性材料,所以选项A和B的说法都不正确,即使选项A和B的说法正确,但也并不是火炬外壳使用铝的主要原因;铝是导体,导电性好,但火炬外壳使用铝来做,并不是利用铝的导电性好这个特点,因为火炬外壳并不是用来作为导体的,所以选项C不正确.

故选D.

(4)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那么要想在常温下让丙烷从气态变为液态,我们可采取加压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丙烷燃烧时,丙烷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放出;化学.

(5)珠峰上空气稀薄,氧气较少,调大空气的进入量可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从而使丙烷正常燃烧.

故答案为:调大.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