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请回答:  

(1)这两位诗人说到的都是哪条河?是谁在位时修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述材料二中作者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杨广)。  

(2)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

(3)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

(4)同意胡曾的观点。

理由是:

第一,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除了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统治外,主要是为隋炀帝巡游江南提供条件。因此,大运河的开凿正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

第二,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爆发了农民起义。因此,人们说隋亡于此河是有道理的。

第三,以隋朝当时的经济实力是不宜这样做的。如果不是出于陪炀帝个人的目的,采取量力分段开凿运河,并结合各州、县的转运,南北交通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隋炀帝逆势而为,正是导致隋亡的原因所在。合理即可。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

理由是:

第一,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的地位。

第二,虽然大运河的开凿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但这是任何一项大的工程都难以避免的。但从其功效及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也不为过。

第三, 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众多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合理即可。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