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深部创伤后造成的严重感染,应首先考虑的是

A.破伤风梭菌

B.肉毒梭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E.放线菌

答案

参考答案:A

综合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 * * :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2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2分)

(3)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8分)

(4)上述材料反映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概括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3分)

单项选择题


材料一:2007年10月15日,胡 * * * * 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材料二: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是人类经济、政治生活的反映和体现。文化可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种形态。文化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政治背景、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条件、以及不同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形成了各地区的文化差异,具体体现为种族群落、社会形态、生产方式、政治制度、语言行为、饮食服饰、风俗习惯等。我国历史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例如: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大一统的秦汉文化、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繁荣的隋唐文化、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承古萌新的明清文化。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从消费的目的看,这种精神文化生活消费是家庭生活消费中的( )。

A.物质生活消费

B.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C.享受性消费

D.发展资料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