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唐律疏议?贼盗》载“祖父母为人杀私和”疏:“若杀祖父母、父母应偿死者,虽会赦,仍移乡避仇。以其与子孙为仇,故令移配。”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杀害同乡人的祖父母、父母依律应处死刑者,若遇赦虽能免罪,但须移居外乡

B.该条文规定的移乡避仇制体现了情法并列、相互避让的精神

C.该条文将法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统一考虑,表现出唐律较为高超的立法技术

D.该条文侧面反映了唐律“礼律合一”的特点,为法律确立了解决亲情与法律相冲突的特殊模式

答案

参考答案:A, B, C, D

解析:

"若杀祖父母、父母应偿死者,虽会赦,仍移乡避仇",意思即为杀害同乡人的祖父母、父母依律应处死者,若遇赦虽能免罪,但须移居外乡,A项正确。这样规定的目的就是避免复仇,可见唐律规定中情法并列、相互避让的精神,B项正确。法律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唐律中该条文就充分地考虑了法律与社会生活的结合,表现了唐律较为高超的立法技术,C项正确。从唐律的内容看其特点:礼刑并用,礼律合一是其主要特点。唐统治者借助《疏议》,把德、礼都赋予法的内容。"祖父母为人杀私和"疏就表现了唐律"礼律合一"的特点,D项正确。 

【考点】:永徽律疏与中华法系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