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案例四: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2岁,未婚,律师。案例介绍;求助者去年底代理过一起伤害致死案件,受害者在购物时与他人争打后突然死亡,经法医鉴定为情绪激动引发心脏病所致。求助者查阅资料后得知,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也可因突发心脏病死亡。某日乘公共汽车,人多拥挤,觉得透不过气来,胸闷.心慌,突然想到自己案件里的受害者,觉得"自己是不是会和他一样突发心脏病死去?",因此非常害怕.紧张,四肢发麻.全身颤抖,仿佛能听见心脏跳动的声音。迅速下车,乘出租车到医院看急诊,经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求助者不放心,坚决要求住院检查,能做的检查都作过了,但未检查出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出院后经常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每次都是乘出租车看急诊,多时每周3~4次,少时每月8~9次,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均可发生。发作前无明显征兆,头脑清楚,到医院就诊后缓解。不发作时生活.工作无明显异常。曾服用过安定类药物,但无明显效果。不敢一个人待在家里,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无法出庭代理案件,害怕自己像那个受害者一样因心脏病死去。勉强外出必须有人陪同。为此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曾表示活着真是受罪,不如死了算了。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生长经历较为简单,一直在本市生活工作。12岁时,其祖父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异常痛苦。求助者性格较内向,做事认真细致,人际关系良好,身体健康,经济收入较高。

该求助者情绪的症状主要包括()。

A.恐惧

B.焦虑

C.抑郁

D.强迫

答案

参考答案:A, D

阅读理解与欣赏

习惯说

刘蓉

  

  蓉①少时,读书于养晦堂之西偏一室,府②而读,仰而思,思有弗③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④,径尺⑤,浸淫日广⑥。每履之,足若踬⑦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⑧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⑨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平⑩其故,则反窒{11}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12}。

  【注释】①蓉:刘蓉(1816-1873)字孟容,号霞仙,湖南湘江人,清代文学家。②府(fǔ):同“俯”。③弗(fú):不。④洼:凹陷的地方。⑤径尺:直径一尺。⑥浸淫日广:逐渐地越来越大。浸淫:逐渐,渐进。⑦踬(zhì):被绊倒。⑧蹶(jué)然:跌倒的样子。⑨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⑩洼者若平:走凹地像走平地一样。{11}窒(zhì):阻碍。 {12}慎始:一开始就慎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命童子取土平之(填平)

  B.坦然则既平矣(填平)

  C.浸淫日广(一天天)

  D.顾而笑曰(回头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然”的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A.蹶然以惊

B.不以为然

C.坦然则既平矣

D.已而复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意思。

  ①一室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而复然”中的“然”和“及其久,则洼者若平”中的“其”所指代内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上文的主旨理解得正确的一项是()

  A.要治理天下,先要从治理身边的小事做起。

  B.凡事开头难,要十分重视事情的开始。

  C.积习难改,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待开头。

  D.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