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永远的灯光

  一晃从东京回来几年了。无论上野公园云蒸霞蔚的樱花,还是银座女孩五彩缤纷的秀发,抑或东大校园浓荫蔽日的银杏树,都已渐渐淡出记忆的围墙,唯有那一窗灯光留了下来。

  那时我住在东京郊外一个叫川越的地方。住所四周有一条河,河边有一道堤,堤上有一条路。晚饭后我常沿这条荒草路散步。那灯光就是从路旁不远处一户人家的窗口透出来的。它之所以引起我的留意,是由于它四周稀疏的灯光都是青白色的,只有它呈橘黄色。那是一座独门独院的木结构普通日式民居,同其他民居之间有些间隔。木格窗约略凸出,拉着米色窗帘。窗帘大概较厚,使橘黄色灯光显得格外沉稳、静谧和温馨。早春,灯光柔柔地吻着堤坡一片鼓眉弄眼的蒲公英;盛夏,灯光轻轻地抚摩小院里几架绿叶婆娑的黄瓜;仲秋,灯光幽幽地照在门前矮柿树那金灿灿的果实上,相映生辉;冷冬时节则给晶莹的白雪镀上一层淡黄色的光晕,平添一丝暖意

  漫步河堤,或满天星斗,四野烟笼,或日落鸟啼,夕晖敛去,或晚风送爽,皓月当空。而我的目光往往从很远的地方就擒住了那一点并不显眼的橘黄,临近了更是久久注视不放。其实我根本不熟悉屋子和灯光的主人,更谈不上登门造访。可是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就是那么奇异地令我神往,撩拨我的遐思、幽情和怀想。

  我猜想在那橘黄色的灯光下,早已铺旧了的榻榻米上一定盘腿坐着一位慈爱的老奶奶,正笑眯眯地看着小孙儿在她膝头爬来爬去,手里拿着针线,慢慢晃着身子哼唱童谣。于是我又联想到一位四处游历寻找幸福的西方人笔下的一段叙说:一日黄昏时分他走进一个村庄,看见一位老人正戴着花镜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借着夕晖看报,任凭一个小男孩趴在他背上调皮。看着看着,他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爷孙俩多么幸福啊!多么幸福的一幕啊!

  也有时那橘黄色的灯光让我记起外祖母家那盏油灯。外祖母住在乡下,那里不通汽车,小时候我和弟弟常从县城步行三四十里,替母亲看看她。住了几天要走的时候,外祖母便让我们搭坐生产队进城的马车回城。动身的时候天还没亮,整个村子只外祖母家亮着灯。我和弟弟坐在马车上脸朝后看着,看着那亮灯的窗口,看着窗前外祖母矮小的身影。直到车出村爬上南岭坡路的时候,外祖母仍没回屋,就那样立在窗口灯光下一动不动朝马车这边看着。灯光越来越暗,外祖母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身影模糊了,只剩下豆粒大的灯光固执地守在迷蒙的远处……几十年过去了,外祖母早已过世。我远在外地读书,不知道她哪一天过世的,不知道她的坟在哪一块地,甚至她慈爱的面容都已记不清了,唯独曾照过她矮小身影的昏黄的灯光永远凝在了我心房深处的影壁上。

  后来我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所引起的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关于看报老人的联想,以及对于外祖母的回想,实在是同一回事。它可以是对往日亲情的怀念,可以是对真正幸福的向往,也可以是对当下生活的质疑。我也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未必要在日本,也可以在美国、在希腊,还可以在青岛、在香港……可以在任何地方。(有改动)

1.结合全文,理解标题“永远的灯光”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并概括四季的灯光各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4自然段插入有关看报老人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文章末尾“我也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未必要在日本,也可以在美国、在希腊,还可以在青岛、在香港……可以在任何地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通过灯光回忆了外祖母,描写了温暖的亲情。灯光代表一种亲情,夜里,那一缕橘黄,指引方向,提供温暖,凝聚深情,让人们在寒冷中重温往昔的回忆,在徘徊中坚定方向,寄托着各种温柔和美丽的情绪。

2.画线句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赋予了灯光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灯光的温柔、温暖和可爱;以排比的手法描绘了灯光在四季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四季灯光有着不同的特点:早春,是“柔柔”的;盛夏,是“轻轻”的;仲秋,是“幽幽”的;冷冬,是带有“一丝暖意”的。

3.插叙老人看报的情景,丰富了由橘黄色灯光产生的联想,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幸福的含义,突出了灯光的意义。

4.橘黄的灯光是温暖,是追求,是亲情,是幸福。它寄托了各种温柔和幸福的情绪。这是人类所共有的,没有贵贱之分,没有种族的区别,没有时空的限制。(意对即可)

单项选择题

人们①将核反应堆形象地比喻为核电站的“锅炉”,在这种“锅炉”里烧的是铀、钚核燃料。②,在核电站“锅炉”这个家庭中,有一个特殊成员——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简称“快堆”,现在已成为核反应中的佼佼者。

在一般锅炉里的燃料如煤、燃油等都是越烧越少,而“快堆”的“燃料”却越烧越多,③成了魔炉。④,从快中子增殖反应堆这个名字本身就可以看出,这里的增殖就是指能增殖燃料。

那么,“快堆”为什么会有这种本领呢这里,先要介绍一下同位素和核燃料。铀— 235和铀-238都是铀的同位素,它们的质子数同为92,中子数分别为143和146。而235和238就是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天然铀中,约有99.3%的铀-238,铀-235只占 0.7%。在核反应堆中,铀-235如同优质煤,遇到中子就会产生裂变反应;而铀-238却像煤矸石,遇到中子大都不发生裂变,通常作为核电站的废料处理,积压量很大。在“快堆”中用的核燃料是钚-239。钚-239发生裂变反应放出来的快中子,会被装在反应区周围的铀-238吸收,又变成钚-239。就是说在核锅炉中一边“烧”掉钚-239,又一边使铀— 238转为成新的钚-239,而且新产生的钚-239 比“烧”掉的还多。这就使“快堆”的燃料越烧越多。“快堆”增殖核燃料把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50~60倍。一座快堆核电站,在 5~15年的时间内可使燃料数量翻一番。“快堆”正好解决了热中子核反应堆产生的大量铀-238废料堆积问题。通过建造快堆核电站,既能用铀-238发电,又能增殖燃料。因此“快堆”被人们称为“明天的核电站锅炉”。

下面的说法中符合前三个自然段内容的一项是()。

A.前两个自然段主要说明“快堆”得名的原因

B.铀、钚在燃烧过程中不断增殖

C.“快堆”因其增殖迅速而得名

D.第三自然段中的“这种”指代增殖反应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