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作文(共35分,含5分卷面分):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省、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真诚沟通的桥梁;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让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1、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2、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3、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

例文:

倾听

倾听,就是要集中精力,认真听取。或倾听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使我们更加亲近大自然;或倾听师长朋友的真挚话语,让我们明白事理;或倾听美妙的音乐,净化我们的心灵.....但我更喜欢的是倾听温暖的话语,因为在专心听取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时,可以进行反思,从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改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引导者,教给我们无穷的知识;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给我们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老师的循循善诱,句句温暖的话语,让学生们倾听出了一个个知识的宝库,倾听出了人生的伟大哲理,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我把这些永远的温暖记在幼小的心里,老师温暖的话语,加上我们的善于倾听,共同创造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

父亲,这个角色在我幼小的心里,永远是那样的严肃,但,也有很多温暖的话语让我感到无限有力。在考试失利的日子里,是父亲安慰着他的女儿,并告诉我:“人生当中谁都不会没有挫折,事事顺利,挫折并不可怕,你要有战胜挫折的进取心和行动才能获得成功。”正是这些温暖心田的话语,和我善于倾听善于理解的能力,才使我战胜了挫折和失败,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成功与快乐。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这些温暖的话语,细细品味这些令我们积极、奋发向上的真谛。

母亲,永远都是那样的温柔,她教给了我无数的道理。同时,又是我生活中的老师,时刻为我解答人生的难题,母亲告诉我:“要学会倾听,倾听家人对你的爱。这些爱都是温暖的,可以让你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哦,我发现我身边的人都是多么的关心和爱护我呀!因为我倾听,所以我发现这些爱体现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让生活中的这些温暖的话语,无一遗留,同时做一个会感恩的好孩子。

善于倾听老师的话语,所以我们才懂得了更多的知识,并体会到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涵义。善听父母的深切话语,所以我们才会感受到“爱”的真谛,才能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学会了感恩。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充满了亲情,无不充满了温暖,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身边这些温暖的话语,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做一个有志者,从现在开始,善于倾听并学会倾听身边的每一份温暖的话语,再加点“能量”,把这些温暖的话语转化成前进路上的一份动力,加上勤奋和一份谦虚,相信成功会属于我们这些善于倾听的人!成功终究会属于你!

我们要在倾听中,改正自己的缺点;要在倾听中,感受爱的魅力;要在倾听中,明白人生真谛;要在倾听中,懂得积极进取;要在倾听中茁壮成长!

题目分析:此文大致可有两种写法,实写与虚写。实写,比如“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以散文式的描写写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雁鸣鸟语,表现大自然生命的活力,但这必须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再比如写人,“倾听妈妈的声音”,写写妈妈回家敲门给我的感觉,写写妈妈唠叨我学习给我感受,写写妈妈在厨房里叮叮当当做饭给我的滋味,再写写妈妈与我散步聊天时温婉的话语给我的享受……妈妈的声音是家庭的“天籁”,是我心灵的音乐。虚写,可以出彩。比如还是“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换个思路,写写大自然环境被破坏的种种现象,山森、田野、池塘、花鸟,都在呻吟、抱怨、牢骚、愤恨、抗议……这是大自然的心声,我们怎么去倾听?比如“倾听花开的声音”,这里的“花开”是有象征意义的,或指雷锋精神的发扬,或指社会道德风尚的倡导,或具体指一个个感动社会的人与事,如“花开”一般,他们的声音是告诫,是启迪,是鼓励,是鞭策。还有,“倾听历史的回声”,在“九一八”纪念日,回顾历史,抒发不忘记历史,珍惜和平的愿望。本作文写得的范围很广,但不太好写,立意好的,要求有深刻的思想,情境好的,要求有文字的功底,这些对学生都是比较高的要求。实写,可把文章写得实实在在,满满当当,虚写,可把文章写得意蕴丰富,文理精彩,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发挥自己的特长,回避自己的短处。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晏子之暑,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患于逾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于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料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于使人应之曰:“吾来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赌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载之暴也。”

  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中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于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寝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弃乎!婴诚率之。”乃令粪洒政席,尊残而扎之。

  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扎不受摈。夫子扎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了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骈,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读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赠:自作“赎”。②粪洒:扫除清洗。③骖: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仅节。④摈:道“傧”,傧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何绝我之也——暴:暴躁

B.士者乎不知已——诎:屈从

C.请于世——鬻:卖

D.免人于——厄:困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因载而与俱妇  ②以其求患深而无不在也

B.①吾乃今日睹赎之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亡秦族矣

C.①而申知已    ②胡为迎迎欲何之

D.①故君子不功轻人之身 ②秦亦不城予赵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脑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直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

D.君子认为,晏子能运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散,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