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选做题(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 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9分)

答案

(1)变化: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原因:①前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②后因: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6分)

(2)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影响: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9分)

题目分析:(1)第一问,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论功行赏体现平等,后来又反对平等派提出的普选权,认为穷人是坏人,就应当贫富有别,主张不平等。第二问,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克伦威尔处于不同时期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内战时期,要打败王党军队,必须激励士气,提出平等主张。掌握权力后,为维护独裁统治,故反对普选,他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

(2)第一问:从材料二来看,拿破仑心中的平等首先是法国大革命实现的目标,其次这种平等应指的是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同样的公民权,而不是社会财富的绝对平均,允许财产上的差距和不平等,第三拿破仑希望以他的法典把这种平等固定下来。第二问影响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