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012《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

材料二 据统计,至今,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连续22年下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年增长6.7%(扣除物价因素)。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

(1)结合材料说明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8分)

(2)结合材料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从经济学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8分)

答案

(1)①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往往会带动一个新的产业的出现;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拉动我国经济平稳发展。(6分) 

②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改善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2分)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国家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改善居民未来收入预期。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缩小收入差距。

②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的影响。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消除人们后顾之忧,提高消费预期

③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水平,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增加“三农”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就业,有利于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

⑤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适度消费、理性消费,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言之有理四条即可)(8分)

本题以2012《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消费知识的理解。

(1)扩大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可以从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的四个方面加以分析。(2)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可以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的影响、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阅读理解与欣赏

6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回答文后问题。(15分)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与:同“为”,替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

寡助之                   亲戚

所恶勿施尔也                兽之

小题2:【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解释。(3分)

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B.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老者之智

D.属予作文记之小题4:【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1分)【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甲】文说“得道多助”, 【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