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袋中有大小相同的4个红球与2个白球.

(1)若从袋中依次不放回取出一个球,求第三次取出白球的概率;

(2)若从袋中依次不放回取出一个球,求第一次取出红球的条件下第三次仍取出红球的概率.

(3)若从中有放回的依次取出一个球,记6次取球中取出红球的次数为ξ,求P(ξ≤4)与E(9ξ﹣1).

答案

解:(1)从袋中依次不放回取出一个球取三次共有种情况,

第三次取出白球共有种情况

∴从袋中依次不放回取出一个球,第三次取出白球的概率为

(2)第一次取出红球后,还剩下3红2白,共5个球,

故第一次取出红球的条件下第三次仍取出红球的概率为=

(3)记取一次球取出红球为事件A,则

ξ服从二项分布,即ξ~B(6,

∵Eξ=6×=4

∴E(9ξ﹣1)=9Eξ﹣1=9×4﹣1=35

选择题
实验题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1)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2或H2

【查阅资料】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CO2被NaOH溶液吸收,②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反思评价】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________(5)_________。

【拓展延伸】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的同时还生成另一种书写形式类似于KMnO4的盐,请完成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______(6)______+3A↑。当然,本实验只是初步探究,还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