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船魂

王海群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

  乌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我和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船过来了。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

  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 年没来看他了。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

  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这水比以前浑多了。”我说。

  “清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桨。“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我说。

  “不行,老喽。再干6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我说。“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大伯叹了口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你看,有些伢仔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最叫我憋气的是政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老百姓的一河清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们把自己给呛死。”

  我边听边点头赞许。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啊。20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儿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白龙留一点情面……

  “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啰嗦。”

  我百感交集下了船。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复又上船,“老人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

  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我抓过竹篙,一头抵向岸边。

  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

  我扭头看他,他却侧脸,目光投向了远方浩渺苍茫的水面,嘴中嗫嚅着什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讲述主人公“我”在乘老艄公何大伯的船渡乌蟒河过程中和何大伯多次交往的故事。

B.写老艄公“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是以外貌描写来表现他因失去孩子驹儿、二儿子犯罪入狱、年老、对世事的忧虑等综合因素而造成的沉痛心情。

C.何大伯对“我”有救命之恩,可“我”却没有因此而宽容他犯罪的小儿子,这说明“我”是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官。

D.“我”提出摆渡这一请求,是希望我与老人相互谅解,而“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是对我的要求一时的不理解。

E.“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夕阳西下时的河景,同时也起到了烘托人物的作用。

(2)小说从“我”不主动介绍自己,自认为何大伯没有认出了我来这个角度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上,哪些地方能看出何大伯已认出我来了?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题目“船魂”,含意丰富,请结合全文,从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D

(2)从这样一个角度写,有利于以一个乘船者和老艄公谈话的方式展开情节;有利于何大伯借题发挥,表达自己对世态人情的看法;有利于表现主人公何大伯一身正气,以平常心对待判自己儿子徒刑的法官;也更真实地表达出了我的愧疚之情。(答出三点即可)

(3)从刚上船时的“扭过头”、“默不作声”“眼睛却不看我”等处和结尾处的“他却侧脸”几处描写中可以看出,何大伯是认出 “我”来了,只是不想正面交谈。从“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这一细节描写上看,何大伯是一个认识并十分理解我的心情的人。从何大伯对“别看我老了……把自己给呛死”一段感叹的话看,就是针对小儿子一事而发的,是有意说给我,让我理解大伯的心情的。(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4)船魂也就是人魂,是老艄公的精神,从小说中看,它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意:

①渡人过河不惧风浪的豪气;

②有人渡河就世代为人摆渡的职业责任感和有人从自己的船上落水,就舍己救人的牺牲精神;

③热爱社会,认识到政府这只大船的重要的爱国意识。(抓住一个方面,结合小说,阐释合理即可。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5分)

奇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对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姑夫说:“我供他!”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候,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里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扭头一看是爹。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摔死算啦!”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不是么?

小题1:选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            (2分)

小题2:选文第三段画线的句子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小题3:选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            (2分)

小题4:选文依次写“文”“爷爷”“赵伯”“姑父”求爹让“文”复读,其构思技巧是:                       。(2分)

小题5: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面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3分)

小题6: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