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做“伏安法”测定电阻阻值的实验,

(1) 小明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同小组的小亮在检查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实验电路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建议小明改接.

①如果不改接这根导线,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说明是什么影响)

②请你在图乙图上将接错的那根线上打“×”;另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

(2) 小明将电路改接正确后,合上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如下图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是        V,电流表的读数是        A,被测电阻Rx的阻值是         

(3)小明和小亮为他俩在全班首先获得测量结果而高兴,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你认为他们的实验真的结束了吗?你会给他们提出什么建议呢?

①写出你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该同学的电路图而言,假若电压表的电阻不是很大,则他测出的待测电阻阻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_(选填“偏大”“准确”、“偏小”).

答案

(1)①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两端的电压;

(2)1.8    0.24     7.5

(3)①建议:调节滑片,多测几次数据求平均值;    ②目的:减小实验误差;

(4)偏小

题目分析:(1)①由图知,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两端中,此时电压表测量的是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总电压,即电源电压,因此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

②应将电压表与电阻Rx并联,如图所示:

(2)由图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1.8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4A;则

(3)为了减小实验中的测量误差,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测几组数据求平均值;

(4)由图知,电压表与Rx并联,所以电流表的示数等于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压表的电流之和,所以测量的电流值偏大,则所测电阻值偏小.

故答案为:(1)①电压表测电源电压;②见上图;

(2)1.8V;0.24A;7.5Ω;

(3)①建议:调节滑片,多测几次数据求平均值;②目的:减小实验误差;

(4)偏小.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5分,每题3分)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惟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逊的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的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的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你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惟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它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看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于学院。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打铃老人说:“侯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很贴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我稍稍后退了一步:这个老头,要做什么?凭着有几次将铃声响的久远,便要有求于我吗?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果然踌躇了,“我只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向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的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小题1: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悠长的铃声是老人对我迟到的一种善意包容,但也有提醒、催促等意味在里面;它是我们之间的一个默契,也是在我学生生活中的一段美好记忆。

B.“雨天,是城市的忌日”这句话实际上表现出我对于雨天堵车、拥挤带来迟到的一种抱怨之情。

C.我毕业离校时,最后一次称呼、问候老人 “侯师傅好!”我并不是刻意嘲笑老人,只是记错了,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

D.文章事件很小,却安排精巧。故事的高潮部分在于结尾部分,解释出真相后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小题2:“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本文在刻画打钟老人时,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

小题4:文章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多处为这个结尾作了铺垫,请找出两处并写在下面。

小题5:文章结尾,“我”最后听了孙师傅的话后,会有哪些反应?请发挥想象,写出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60字左右)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