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4分)

苏格拉底与孔子是同时代的思想家,他有“西方孔子”之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去声,差等),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孔子

材料二;“ 知识即美德,愚昧是万恶之源”。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关于个人修养的角度(4分),结合政治背景分析其局限性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苏格拉底个人修养的途径(2分)。结合史实分析其影响(6分),参考材料一指出这种个人修养途径在18世纪是如何得以完善(2分)?

(3)根据材料归纳出二者思想的异同。(8分)

答案

(24分)

(1)方法:自律仁者爱人与周礼的他律相结合。(4分)

原因:春秋时期在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的情况下却极力维护宗法等级观念(2分)

(2)途径:对知识的追求是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2分)

影响:使哲学成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的学问,崇尚知识的理性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文艺复兴中反对盲从盲信,启蒙运动中尊重科学,敬畏真实,提倡理性,都继承发展了苏格拉底的主张。(4分)

完善:也增加了他律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3)同:都关注人以及人的道德修养 (4分)

异:孔子以服从统治者的需要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个性发展。(4分)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