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某中学举办了一次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活动。1563名学生参与了调查,调查的内容和结果如下:
(一)某同学家庭收入状况和个人消费情况表
10月份该同学家庭收入 | 10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 |||||
父亲工资 | 母亲工资 | 生日请同学吃饭 | 同学互赠礼品 | 买个性化服饰 | 买MP4 | 其他 |
1800元 | 800元 | 200元 | 100元 | 300元 | 500元 | 300元 |
有同学反对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认为中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允许手机进入校园,容易滋生攀比之风,加重家长负担。
(1)结合所学经济知识指出该同学可能存在的消费心理。(6分)
(2)针对该同学的消费状况,你准备向该同学提出哪些消费倡议?(6分)
(3)假如你是赞成者,请你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论证本方的上述观点。(10分)
(1)①从众心理。生日请同学吃饭,同学互赠礼品可能是一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②求异心理。买个性化服饰可能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攀比心理。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可能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2)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买自己需要的东西,避免情绪化消费,做到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题目分析:本题以中学生消费状况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回答第(|)问时,可以从四个消费心理一一分析,可得知某同学的消费用于生日请同学吃饭、买个性化服饰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是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导致的。不存在求实心理。第(2)问消费倡议实质是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从消费原则角度思考即可。第(3)问理论依据是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结合课本知识作答即可。
点评:本题以中学生消费状况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只要能用经济学语言准确表述材料中的信息,就可答好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