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路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是政治权力和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得不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

——柏拉图《理想国》

请回答:

小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3分)

小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柏拉图的政治主张。指出孔子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相似之处。(10分)

答案

小题1:思想: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以德治民,取信于民;贵贱有序(或长幼有序、建立规范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等。)(3分)

小题1:主张: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出任;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构成,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和谐;统治者应该以道德和智慧治理国家(或政治权力和哲学理智结合起来)。(6分)

相似处:道德与政治结合;主张建立一种和谐、稳定、协调的理想社会。(4分)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概括和比较能力。

小题1:主要考查学对孔子思想的概括,从三段材料可以概括出孔子的三种政治思想主张。

小题1:首先考查了学生对柏拉图政治主张的概括,但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所以不仅仅是概括,还包括对教材的记忆能力;其次考查了学生对孔子和柏拉图的比较,要求学生能概括出他们的思想相似之处。

阅读理解与欣赏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 * * ,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

②令狐潮:初为雍丘县令,后降安禄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潮闻玄宗已幸蜀          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B.巡阳许诺              阳:假装

C.贼笑不设备            备:防备

D.潮惭益兵围之            益: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  客从外来,与坐谈

d\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  吴人焉敢攻吾邑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巡有智谋的一组是(  )

①巡阳许诺  ②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  ③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

④其后复夜缒人  ⑤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  ⑥遇贼兵四百余人,悉擒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杀

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

B.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

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C.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雷万春和张巡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

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D.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贼兵中的许多百

姓都来归附他。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