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380.4亿元,同比增长15%,但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有关专家指出,受全球经济危机和我国股市走弱的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收入预期和经济不景气的明显下行趋势将直接导致我国消费者信心不足。特别是受到1—2月份CPI(物价上涨指数)连续上扬超过2.7%的影响,消费增长率明显回落。
(1)2010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的原因是什么?(6分)
(2)“经济不景气时,需要在全社会鼓励消费。”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10分)
原因: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从而导致社会消费总量降低。
②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由于对未来收入预期的担忧,从而导致社会消费总量降低。
③物价水平影响居民的购买能力。由于连续两个月物价走高,从而导致消费总量降低。
依据: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③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④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的掌握情况,材料“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可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材料“收入预期和经济不景气的明显下行趋势将直接导致我国消费者信心不足”可知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材料“特别是受到1—2月份CPI(物价上涨指数)连续上扬超过2.7%的影响,消费增长率明显回落”可知物价水平影响居民的购买能力。
(2)问题中的关键词是“鼓励消费”,即要求回答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材料,首先分析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学生应牢牢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概括,用词力求简练精确,有的放矢。其次回答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这不必从材料中分析,直接回忆书本知识即可,但也应注意一点,尽量使用术语,不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