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 2011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时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
CPI4.9%4.9%5.4%5.3%5.5%6.4%
注:通货膨胀一般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国际上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如果CPI涨幅过大,表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材料二 2010年10月份以来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走势图

材料三 2011年7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下降的城市有12个,持平的城市有14个。与5月份相比,6月份环比价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增加了6个。价格上涨的城市中,环比涨幅均未超过0.5%,涨幅比5月份缩小的城市有24个。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的联系。(6分)

(2)有同学从材料二得出如下结论:既然货币政策不断调整,说明以前的认识都是可以被推翻的。请结合认识论的知识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评析该观点。(6分)

答案

(1)①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国家相应调整了货币政策,说明物质决定意识。(3分)②货币政策的调整带来了房价回落或涨幅缩小,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3分)

(2)①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国家调整货币政策,这说明实践推动认识发展,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3分)

②但不能由此得出“以前的认识都是可以被推翻的”结论,因为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是不能被推翻的,但人们可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人们能够推翻的是那些经实践检验的错误的认识。(3分)

题目分析:本题是图和材料相结合的试题,第(1)问是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限制了知识范围,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的联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两个方面分析。注意和材料的有机结合。第(2)问是评析题。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说明国家调整货币政策正确。从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是不能被推翻的,所以“以前的认识都是可以被推翻的”结论是错误的。

点评: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

问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