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二

【背景】

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108 000 m2,现浇剪力墙结构,地下3层,地上50层。基础埋深14.4m,底板厚3m,底板混凝土标号C35/P12。底板钢筋施工时,板厚1.5 m处的HRB335级直径16mm钢筋,施工单位征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后,用HPB235级直径10 mm的钢筋进行代换。

施工单位选定了某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由该站为其制定了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案。该方案采用溜槽施工,分两层浇筑,每层厚度1.5m。

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当地最高气温达38℃,混凝土最高入模温度40℃。浇筑完成12 h以后,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膜、一层保温岩棉养护7天。测温记录显示: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75℃,其表面最高温度45℃。

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底板表面混凝土有裂缝,经钻芯取样检查,取样样品均有贯通裂缝。

【问题】该基础底板钢筋代换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商品混凝土供应站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3)本工程基础底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常用措施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

(1)该基础底板钢筋代换不合理。理由: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对于底板这种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HPB235级代换HRB335级钢筋。

(2)由商品混凝土供应站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不合理。理由: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编制,混凝土搅拌站应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做好混凝土试配。

(3)本工程基础底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三:

①混凝土的人模温度过高。

②混凝土浇筑完后未在12h内进行覆盖,且养护天数远远不够。

③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常用措施:

①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②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③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以内)。如降低拌合水温度(拌合水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

④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⑤可预埋冷却水管,通人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出,进行人工导热。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