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若使入射光线经过两次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且方向相同,则两个平面镜的关系是(  )

A.两个镜面平行

B.两个镜面垂直

C.两个镜面成60°夹角

D.两个镜面成45°夹角

答案

A、若两个镜面平行,则得出的结论是,如图

由光的反射定律得,∠2=∠1,∠4=∠3,两镜面平行,则两法线平行,所以∠3=∠2,

则∠3+∠4=∠1+∠2,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则A符合题意.

B、若两个镜面垂直,则得出的结论是,如图,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得,∠2=∠1,∠4=∠3.其中∠5=∠2,所以∠1+∠2+∠3+∠4=180°,所以反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平行,但方向相反.则B不符合题意.

C、若两块平面镜成60°角,如图所示.由图知,反射光线与射光线不平行.所以C不符合题意.

D、若两块平面镜成45°角,如图所示,由图知,此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四、
中国诗中的佳句有好些对于我是若即若离的。风晨雨夕,热闹场,苦恼场,它们常是我的佳侣。我常常嘴里在和人说应酬话,心里还在玩味陶渊明或是李长吉的诗句。它们是那么亲切,又是那么辽远!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对我也是如此,它在我心里往返起伏也足有廿多年了,许多迷梦都醒了过来,只有它还是那么清新可爱。
我爱这两句诗,多少是因为它对于我启示了一种哲学的意蕴。“曲终人不见”所表现的是消逝,“江上数峰青”所表现的是永恒。可爱的乐声和奏乐者虽然消逝了,而青山却巍然如旧,永远可以让我们把心情寄托在它上面。曲终了,人去了,但是,人和曲果真消逝了么青山永在,瑟声和鼓瑟的人也就永在了。
玩味一首诗,最要紧的是抓住它的情趣。有些诗的情趣是一见就能了然的,有些诗的情趣却迷茫隐约,不易捉摸。本来是愁苦,我们可以误认为快乐;本来是快乐,我们也可以误认为愁苦;本来是诙谐,我们可以误认为沉痛;本来是沉痛,我们也可以误认为诙谐。我们从前读“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以为它表现的是一种凄凉寂寞的情感,所以把它拿来和“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诸例相比。现在我觉得这是大错:如果把这两句诗看成表现凄凉寂寞的情感,那就根本没有见到它的佳妙了,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诗人而论,热烈的欢喜或热烈的愁苦也许比常人所感到的更加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诗人而论,热烈的欢喜或热烈的愁苦也经过诗表现出来以后,都好比黄酒经过长久年代储藏,失去它的辣性,只剩一味醇朴。我在别的文章里曾经说过这一段话:“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明白古希腊人何以把和平静穆看做诗的极境,把诗神阿波罗摆在蔚蓝的山巅,俯瞰众生扰攘,而眉宇间却常如作甜蜜梦,不露一丝被扰动的神色。”这里所谓“静穆(serenity)”自然只是一种最高理想,不是在一般诗里能够找得到的,古希腊-尤其是古希腊的造型艺术-常使我们觉得这种“静穆”的风味。“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是一种得到归依的心情,它好比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超越一切忧喜,同时你也可说它泯化一切忧喜。这种境界在中国诗里不多见。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如果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中见出“消逝之中有永恒”的道理,它所表现的情感就决不只是凄凉寂寞,就只有“静穆”可形容了:凄凉寂寞的意味固然也还在那里,但是尤其要紧的是那一片得到归依似的愉悦,这两种貌似相反的情趣都沉没在“静穆”的风味里。

第二段中“一种哲学的意蕴”指的是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