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的CPI、PPI走势图

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情况的指标。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指标。

材料二:2010年5月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全面上涨,轮番冲击着百姓敏感的神经。面对通胀压力,在充分考量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之后国务院作出了有力“亮剑”!继2012年央行2次调高利率和6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 到2011年8月为止央行又3次加息,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实行由过去两年来的“宽松”向“稳健”的重大转折。通过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物价上涨较快势头被控制,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减轻。

(1)结合材料一、二,概述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经济影响。(6分)

答案

(1)2010年10月至2011年初,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和生产者物价指数不断上升,经济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2分)。2011年6月以来,我国物价增幅出现回落,通货膨胀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21分)CPI与PPI涨幅回落,这是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结果,面对通膨压力,我国不断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控制通货膨胀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1分)

(2)①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了居民在生活必需品方面的支出,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2分)②由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其涨价对消费需求量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2分)③会刺激相关产品的生产者扩大生产,增加供给,以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为原料的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将增加,价格上涨,可能加剧通货膨胀。(2分)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通货膨胀以及价格变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一问:图表题,在提取材料一、二的信息时,要注意四点:一要看清图的名称,二要看清图的内容并看出各种数字的变化趋势;三要看清小注,这一点尤其重要,不少考生忽略了小注,以致无法准确揭示本题显示的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我国经济问题的实质。第二问:考生可以从对价格对生活、生产的影响角度作答,价格上涨,增加了居民在生活必需品方面的支出,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生活必需品,其涨价对消费需求量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会刺激相关产品的生产者扩大生产,增加供给。

点评:图表题要求学生描述表格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说明的经济问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先看再比后升华。”看强调看全信息,包括表头、表格、小注,比是比较。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就本题来看比较。后升华强调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本质问题。对于价格变动的影响是高考的重点问题,考生要重点注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下降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价格变动对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电视、手机等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要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