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长得慢的树,更能成才

  3岁多了,他还不会说话,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

  在学校里,他被老师和同学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他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老师们给他的评价是:“智力迟钝”。他们毫不客气地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将来不会有出息!”校长评价道:“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面对众人的打击,自卑的他想逃学。

  父亲带他到郊外散心。父亲问:“你知道那两棵树的名字吗?”他木木地说:“不知道。”“高的叫沙巴,矮的叫冷杉,儿子,你觉得哪种更珍贵?”“应该是沙巴树吧,你看它那么高大。”“你错了!长得快,木质一定疏松;长得慢,木质坚硬才好卖钱哩!而且,贪长的树不成材,别看沙巴树初期长得疯。冷杉则不同,别看它长得慢,但它始终如一地坚持生长,活上万年都不成问题。”说着,父亲把他领到一棵冷杉面前,牵起他的手细细抚摩那树皮。那棵直插云霄的冷杉已经生长了千年,却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他仰头对父亲说:“爸爸,你是想叫我做一棵虽然长得缓慢但永远向上的冷杉树,对不对?”父亲满意地点了点头。

  从此,他不再想逃学了。他不再在意别人的冷嘲热讽,只是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要做一棵直冲云霄的冷杉树。”在一次工艺课上,他做出的一只小板凳被老师批评为“世界上最糟糕的凳子”,但他知道,那是他做得最好的一个。因为他已经重复做了三张小板凳并挑选出最好的交上去,他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虽然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讥讽,但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把那一张小板凳拿回家给父亲看。父亲和他一样高兴。因为通过这只制作粗糙的小板凳,父亲看到了儿子具有坚持向上的韧性。

  在讥讽和侮辱中,他慢慢地长大了。为了成为一棵直冲云霄的冷杉树,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视野开阔了,他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脑袋里经常充斥着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自学和补习,他才勉强考入了苏黎世综合工业大学。在大学里,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

  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他因此失业在家。他只好靠讲授物理赚取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这使他对传统学术观点有了更深的认识;使他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来思考他以前想到的那些奇怪的问题。经过高度紧张而又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他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整个社会和学术界开始对他重视起来。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竟然有15所大学给他授予了博士证书,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也想聘请他做教授。当年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被认为永远也无法成才的他,终于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本篇传记开篇就极写爱因斯坦“笨”,不仅照应下文,他是一棵长得慢的树,而且为后来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巨匠形成鲜明对照。

B.父亲用冷杉与沙巴树为例,生动形象地启发、教育爱因斯坦:只要自己始终如一、坚持生长,也能像沙巴一样成材。

C.本篇传记文运用生动的故事,运用细节描写正侧面表现人物的手法来叙述人物的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也增强了传记文的可读性和真实感。

D.爱因斯坦做出的虽然只是粗糙的,甚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小板凳,但却让自己有了自信,让父亲看到他具有可贵的坚持向上的韧性,这只小板凳成为他人生的一次转折。

E.本文在叙述爱因斯坦人生故事的同时,也以他的成就辛辣地嘲讽了那些曾经嘲讽、侮辱过爱因斯坦的同学、教师甚至校长的无知和浅陋。

(2)爱因斯坦为什么能从一个“笨蛋”、“笨东西”,成为一个现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最伟大的科学家巨匠?请分点阐述其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得慢的树,更能成才”,对文中的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和认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行文章法上,都很有特点,请你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E

(2)①他具有坚持向上的韧性,不在意别人的冷嘲热讽。

  ②他从书籍中找到寄托和精神力量,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

  ③他专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用心读书和做试验。

  ④他善于思考,头脑里总是充斥着奇奇怪怪的问题,思考着想到的奇怪的问题。

  ⑤他不满足于传统的学术观点,大胆地对传统物理学进行反思。(答出其中3点即可)

(3)这句话用冷杉比作天分不高,经过缓慢、艰辛地努力,终于成长、成才的爱因斯坦是很恰当的。但事实上长得快的树未必不成材。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天分聪慧,而且又勤奋努力,迅速成长成才成为名人、伟大、英雄的人,古今中外不乏其人。(意对即可)

(4)观点一: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采用了多种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感人。欲扬先抑,先写小时候的平庸,再写长大后的超凡,突出了爱因斯坦成长给人的启示;说话时的神态描写,写他回答父亲带他散心时问话,神态是“木木地”,生动表现了他当时的极端不自信;细节描写,通过做小板凳突出了爱因斯坦坚持向上的韧性。

  观点二:文章行文章法别致,也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按人物成长的历程来写,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爱因斯坦的成长经历;先写人物与众不同的经历,最后点出人物姓名,取得了前面迷雾重重,后面真相大白的表达效果。

不定项选择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胡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

  ②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巷子里摆地摊,卖小炒。一小罐煤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蛋,土豆丝炒猪肉。

  ③女人30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就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盒子里才好看,她说。        

  ④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吃饭时间,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了人,五块钱一份的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在方便盒里,最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⑤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⑥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些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⑦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心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刻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在眨眼之间,竞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予充满期望和向往。

  ⑧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互相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前来了。

  ⑨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了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⑩不多久,女人竞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管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她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提起萝卜花,大家都知道。

  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小小说选刊》)

1.下列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

A.夫妻情

B.卖小炒的女人

C.萝卜花

D.小城风景

2.从全文看,文中⑥⑦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

3.概括使女人命运发生变化的两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运用了____、____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____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