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凝聚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2013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材料一 2006—2011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中国梦”是建立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基础上的。针对图中反映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发展生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健全工资长效增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出台多项政策,稳定食品、住房等百姓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1)结合上图反映的经济信息,分析材料中政府采取相关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6分)
材料二 “中国梦”激活了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梦想。但如果机会因家庭贫富而有高低、因财富多少而有先后,因城乡差距而有区别,那普通人就不敢做梦,不敢追梦,也不能圆梦。
当前中国处于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社会阶层分化,利益格局多元,思想观念碰撞,新老矛盾交织。要实现我们的强国梦,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
(2)从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角度,谈谈你对“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大动力”的理解。(6分)
(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是促进消费的根本性措施。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和预期收入,有利于增加居民消费需求。③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稳定物价,能够提高人们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水平。(每点2分)
(2)①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想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每点2分)
题目分析:本题以社会热点“中国梦”为背景考查课本知识和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问首先分析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是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知本题依据是从影响消费的因素角度回答。第(2)问分析改革的重要性即可。
点评:解答主观题要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就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和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