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下面关于残疾人的定义,正确的是()。

A.《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的定义是:"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B.这个定义保存了过去以社会心理功能障碍和身体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定义方式

C.这个对残疾人的定义不仅局限于器官的丧失或不正常,而且包括了精神和智力方面的残疾,全面地概括了残疾人的基本特征

D.这里定义的残疾人,主要包括肢体残疾者、听力残疾者、言语残疾者、视力残疾者、智力残疾者和精神残疾者6种

E.此外还有一些残疾人,一身兼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残疾,属于综合性多重残疾人

答案

参考答案:A, C, D, E

解析:这个对残疾人的定义改变了过去仅仅从身体上着眼的片面看法,代之以社会心理功能障碍和身体功能障碍为特征,不仅局限于器官的丧失或不正常,而且包括了精神和智力方面的残疾,全面地概括了残疾人的基本特征。【命题点拨】本题考查了残疾人的定义。新的定义扩大了残疾人的范围,社会工作者在接受服务对象时,需要从这个定义判断服务对象是否属于残疾人群体。

单项选择题
综合题

从古至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 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民生问题真正受到了关注,共同富裕被毛 * * 视为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但他的方法不都是对头,例如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邓 * * 语)……如果寄希望通过平均分配来实现共同富裕,其结果必然导致共同贫穷。……邓 * * 对社会主义民生问题的理解包含着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方面。

                 ——肖冬梅、陈湘舸文章(《探索》2009年第4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分)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2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不能照抄原文)(4分)。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否实现?(2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邓 * * 与毛 * * 的民生思想有何异同(6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是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4分)